找到相关内容12718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堪萨师公著作《遍益明镜》之4

    八种别解脱戒律也是菩萨戒的基础,都不相违。如同不可请转轮王到贫舍中,菩萨戒也不可没有别解脱戒。贤劫千佛都依出家身而成佛。身披出家服饰,以能令大家见闻的形象宏扬出家教法,有这样最好的清净榜样,所在之处,...

    堪萨师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2483181.html
  • 死亡的艺术——慧律法师

    的施舍或许能够升天,但不能成佛,不能达到无相法。不达无相法,心就被系在“自我”意识之中,就不能像“尽虚空,遍法界”那么大,最多也只能得到人天的福报而已,如何求解脱? 所以,佛陀说:“若一切法不与中道...心若有所执,就好比被绳索系缚住一样。“著”就是绳索,“执著”就是自己拿一条绳索绑住自己,谁束缚你呢? 我们不可以说:“我被你气死了。”我们该说:“我很没有修养。”如果,修养成佛,还有什么事情令我痛苦呢?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385783377.html
  • 当代中国佛教信仰价值趋向——以上海居士佛教信仰研究为例

    切实的实践(十行),恢弘的胸襟(十回向),高尚的境界(十地)。佛教推崇大乘菩提精神,反对只是追求个人解脱的阿罗汉思想,而号召人们做菩萨,直至成佛。佛的本义就是富有智能的最高尚的人格形象,是众生学习的精神...

    刘元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0983768.html
  • 佛国记(又名高僧法显传)

    身命。以国城妻子及挑眼与人割肉贸鸽截头布施投身饿虎不吝髓脑。如是种种苦行为众生故成佛。在世四十五年说法教化。令不安者安。不度者度。众生缘尽乃般泥洹。泥洹已来一千四百九十七岁。世间眼灭众生长悲。却后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11683774.html
  • 三阶教寺塔窟溯踪——以隋唐长安为中心

    心远七憎,以果收因,则含生皆佛。将时验质,则以位独凡;上根下根,洞悟其旨;真学妄学,究竟其门”之文,应该可以成立。所谓“以果收因,则含生皆佛”;是以如来藏佛性说为成佛因果;“上根下根,洞悟其旨”与“将...

    张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11024383799.html
  • 巨赞法师书信摘录

    恶,早求入涅槃,菩萨未得成佛,而欲求一切智,怜众生,欲了了分别知诸法实相,是中能忍名法忍。”小词典所云:“心法之嗔恚忧愁之诸烦恼能忍而不厌弃,”或即据此,幸更一览《大智度论》,有多胜解故。“与世接触,...西域传进中国。教主释迦牟尼,原是释迦族的一个王子,他反对代表奴隶主的婆罗教禁止下等人修道,出家苦修,创立佛教。他主张众生平等,认为无论那一等人,只要肯行善修道,都可能成佛,常住西方极乐世界。但他不重视对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22284136.html
  • 人生的起点和终点(三) 火化超度等问题

    我,有些真的不知道。哪两个地方?一个是,不能进菩提道场,就是开悟的地方。譬如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,他那个境界,中阴身进不来,进来他也开悟了,成佛了。换句话说,有个禅堂,像我们现在这里讲这个问题,中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南怀瑾|临终|超度|中阴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5154884165.html
  • 华严宗思想源流

    成佛’的顿证圆悟圆悟顿成的华严一乘教观。故法藏 虽将缘起思想发展至极致蔚为华严法界无尽缘起的奇观,但归本仍收回一心之上,由一心之顿(悟)相映法界全体之圆(证),终而完成华严圆顿教观的建立,直至 此时...心造诸法的深刻含义:若 人能够其心清净与佛等同,则所观之世界亦莫不清净圆融;如人不识自其实华严思想的特色并不仅是论理方面而已,在实践上华严亦有着甚深誓愿。经云:‘初发心 即成正觉’,这话看似成佛容易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184350.html
  • 众生平等与正法治化

    涅槃的境界。佛与众生不二,迷为众生,悟则为佛。故而在因(佛性)在果(成佛),有情众生均为平等。正因如此,佛陀针对当时印度存在的不平等种姓制度,尤其是婆罗门自恃高贵、清净的现象,多次说法,从业力因果法则的...(佛性)果(成佛)平等,提供的则是动因和目标的激励,在激励中促进人性自觉的提升。   28、《佛说长阿含第二分转轮圣王修行经第二》   29、转轮圣王有“七宝”,分别是金轮宝、象宝、马宝、珠宝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44584390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《起信论》与宋代理学

    ldquo;依本觉故而有不觉,依不觉故说有始觉”【《大乘起信论》,《大正藏》卷三二,576b。】。始觉是说明从生死到成佛、从迷到悟而说的次第。本觉与始觉,相依相待而有;依于当下显得本觉的不觉(说到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63284595.html